3月以来,龙城市民体验了一波回暖后的“断崖式降温”。目前寒潮带来的影响仍在持续,气温一高一低,身体“毛病”也多起来,湿冷低温也给老年朋友和慢性病患者带来了诸多“挑战”。
柳州市人民医院许多科室为大家带来了健康提醒和暖心举措,一起来看看!
老人孩子孕妇防「感冒」,
慢阻肺、哮喘等患者需警惕!

气温的快速下降,会导致气道免疫力减弱,功能受损,进而诱发咳嗽、胸闷、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甚至哮喘发作。在近期收治的病例中,患有慢阻肺的68岁张先生(化名)因晨练时未戴围巾,吸入冷空气后突发严重气促被送往急诊。
老年人、幼儿等免疫力较弱的人群不仅更容易患上感冒,而且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患者也更容易出现病情复发或恶化。
冬季比较常见的呼吸道疾病由病毒感染导致,除了普通感冒病毒,如鼻病毒、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也是这个季节呼吸道疾病常见的病原体。除了病毒以外,还有一大部分呼吸道疾病由细菌感染导致。(流感来袭,来医院先挂哪个科?这份就医贴士请收好!)
在湿冷天气下,建议适当减少户外活动时间,加强保暖措施,特别是注意头部、胸背和足部的防寒,以防受寒。同时,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减少前往人群密集的地方,正确佩戴口罩以防呼吸道疾病传染;此外,尽可能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以增强免疫力。

感染性疾病科用心呵护每一位患者,通过准备一次性眼罩和耳塞帮助睡眠、制作沟通卡片方便老人准确表达需求、为需要到特定专科病房就诊的患者制作就医路线二维码等举措,为患者送去了温暖与关怀。
专家支招:守住呼吸系统“三道防线"
鼻腔防线:外出佩戴保暖口罩,每日盐水清洗鼻腔。
咽喉防线:晨起含漱淡盐水,避免大口吸入冷空气。
肺部防线:慢阻肺患者随身携带急救吸入剂,忌清晨户外锻炼。
心脏不喜欢「冷冰冰」
对气温很敏感

大多数冠心病患者对天气变化,尤其是寒冷天气敏感性很高。
突如其来的寒冷刺激,会引发冠状动脉的痉挛反应,导致急性心肌缺血、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老年人在冬季需妥善管理药物,确保血压得到有效控制。一旦感受到胸闷、胸痛、心悸、头晕、视物模糊等症状,哪怕持续时间短暂,也应视为重要警示,应当及时就医。
柳州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为患者提供“温暖与您同行”措施:对需要使用轮椅外出检查的心血管住院患者提供御寒冬披,为急诊介入治疗的术后患者提供接诊床单元预暖服务,让患者身心都感到暖暖的。

气温骤降
别让脑梗「来突袭」

由于气温急剧下降,加之低气压环境和高湿度条件,容易导致血管痉挛,血压升高,增加中风的风险。气温低,上班族也要注意避免久坐引发血栓。
若感觉身体一侧出现肢体麻木或力量减弱、面部一侧麻木或口角歪斜、言语不清或理解语言障碍、眩晕伴或不伴呕吐等症状,应立即提高警觉,并迅速前往医院接受检查与治疗。
在柳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病区,为患者提供了微信视频探视、失语交流手册、特制护肩、健脑手指操锻炼等一系列暖心服务,为患者的康复增添了温馨与希望。

专家支招:心脑血管警惕“晨间时段”
◆ 起床坚持“3个1分钟”(醒后躺1分钟、坐起等1分钟、床边坐1分钟)
◆ 高血压患者每日早晚监测血压,波动超20mmHg及时就医
◆ 出现短暂或持续性胸痛、口角歪斜、肢体麻木立即拨打120
便民服务
✔ 医院急诊急救一体化,胸痛中心、卒中中心24小时待命,救护车“上车即入院”
✔ 疫苗接种门诊提供流感/肺炎疫苗接种
✔ 24小时便民服务热线3612345,有就医问题可以随时咨询
✔ 互联网医院线上复诊配药,慢性病患者可“零接触”取药

寒潮不退
守护不停
转发给有需要的家人们
筑起温暖防护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