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舒畅了!4月龄宝宝告别先天性舌管囊肿,多学科团队守护稚嫩生命线

发布日期:2025-06-20

来源:

点击数:

近日,在柳州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多学科团队顺利救治了一名仅4个月大的先天性口内型甲状舌管囊肿患儿。这一高难度手术的完成,不仅挽救了患儿的生命,也体现医院在复杂、疑难及危重儿童头颈部疾病诊治领域的综合实力。

察于微末护稚芽 团队配合克难题

“孩子从出生就睡得不踏实,打鼾声特别响,喝奶也总呛着,跑了好几家医院都查不出原因……”回忆起带4个月大宝宝求医的经历,患儿家长仍难掩焦虑。这个小生命自降临起就被睡眠打鼾、张嘴呼吸、喂养困难等问题困扰,四个月体重不足10斤。

在柳州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接诊的田芳云副主任医师在细致查体时发现了关键线索:当轻压患儿舌体,舌根部竟显露一个半球形囊性肿物。结合详尽的病史询问,田医生高度怀疑患儿罹患的是“先天性舌内型甲状舌管囊肿(舌甲状舌管囊肿)”。

76E52

这一诊断让所有人都紧张起来。舌甲状舌管囊肿,位于舌根深部,会阻塞气道,严重时可导致患儿在睡眠中突发窒息,后果不堪设想。

时间就是生命,且患儿已有呼吸困难表现,为了避免意外发生,科室迅速将其收治入院并完善相关检查,同时立即启动多学科联合诊疗(MDT)进行术前周密部署。

40DD2

麻醉科团队针对患儿年龄小、气道空间极其狭窄、存在困难插管风险等挑战,进行了深入讨论,为手术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制定了极其周密、细致的麻醉预案和应急处置方案。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团队则为患儿术后可能需要的呼吸支持和生命监护制定了完善的过渡及康复治疗计划。在充分评估患儿囊肿特点及位置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团队决定采用先进的低温等离子手术技术,经口腔入路精准切除肿物。这一技术具有出血少、热损伤小、视野清晰、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尤其适合婴幼儿的精细手术。

在这场与死神的赛跑中,多学科团队紧密配合,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生命防线。

微创技术除隐患 护佑新生早康复

8D201

965D6

手术当天,多学科团队紧密配合,手术紧张而有序地进行。最终,这颗威胁患儿生命的舌根“隐形炸弹”被顺利“拆除”,患儿也安全转入PICU进行了一天的严密监护和过渡治疗,生命体征平稳后顺利转回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病房接受进一步治疗。

7F1E9

术后,患儿的呼吸变得顺畅,喝奶量显著增加,睡眠时恼人的鼾声也消失了。更令人欣喜的是,小家伙恢复了婴儿应有的活力,医生查房时,他甚至会欢快地哼哼唧唧,可爱模样感染了同病房的每一个人。

看着孩子康复,家长脸上终于绽放出久违的、合不拢嘴的笑容。从入院到康复出院,整个过程不到一周,小朋友的体重增加了1.7斤,生长发育重回正轨。

早发现精治疗 仁心护航新生路

医生介绍,甲状舌管囊肿是颈部较常见的先天性疾病,源于胚胎期甲状舌管未完全闭锁、上皮残留。根据发生部位可分为“舌骨上区型、舌内型、甲状舌骨间隙型、胸骨上区型”四种类型,其中舌内型(舌甲状舌管囊肿)仅占所有病例的0.5-3%。其病灶深藏于舌根内部,位置极其隐秘,临床症状不典型,很容易被漏诊或误诊。

对于低龄婴幼儿而言,舌甲状舌管囊肿的危害性大,是导致致命性上气道梗阻的重要原因之一,甚至被确认为婴儿猝死综合征(SIDS)的潜在隐匿诱因。

医生提醒:如果婴儿仰卧位出现的“打鼾”症状、喂养困难、喉鸣音需高度警惕,应尽早到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并进行喉镜或影像学检查。

每一个小生命都是家庭的希望,都是社会的未来。柳州市人民医院始终致力于为每一位患者,尤其是脆弱的小生命,提供安全、有效、温暖的诊疗服务。医院将不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为更多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关闭

©版权所有 2020  柳州市人民医院    技术支持:博达软件   管理登录

桂公网安备 45020202000098号    桂ICP备06011751号-1

快速服务热线(咨询、投诉、建议):0772-3612345    邮编:545006    地址:广西柳州市文昌路8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