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大暑,此时,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气温最高、雷雨最多的时节。
体内寒湿是很多病的元凶,而现代人因为种种不良的生活习惯,体内多有寒湿。大暑虽然难熬,但包含大暑在内的三伏天是一年中排除体内寒湿最好的时机。
柳人医中医科专家提醒:想要养阳补阳、改善体质的人群,大暑后的这15天千万要把握住。
以阳补阳
大暑处于三伏天,此时火辣辣的太阳是阳气最足的时候;而我们身体受天地规律影响,阳气巡行体表,气血在外,腠理开泄,日夜耗阳,常常导致人体处在“阳盛于外,而虚于内”的境地。
说到养阳气,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晒太阳”,太阳是天地间最大的阳气来源,尤其三伏天的太阳更具威势,在排寒排湿、养阳补阳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中医认为,背为阳,腹为阴。人体后背上的督脉总领一身阳气,两旁的膀胱经也属阳经。三伏天晒背,就相当于让人体之阳接通了天地之阳,人体则能源源不断地接收到天地的阳气。
在气温合适的时候(如早上8-9点或下午3点以后),建议大家多多出门锻炼,晒晒太阳,让身体适当出出汗,这样可以加速排湿、通畅百脉、调补阳气。
艾灸
大暑节气,可艾灸两侧腹股沟的部位。这个部位为往下肢循环的股动脉循行部位,艾灸两侧腹股沟股动脉搏动处,这种方法可增加下肢的循环,改善下肢的血液循环。
从腹股沟部的气冲、冲门,向下灸阴陵泉、太溪、涌泉,这样就可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上面的腹压在不断变化,促进代谢,下面循环加快,这样代谢率加快,脾的利湿作用加强。
所以在夏季小暑和大暑的节气当中,综合运用三伏贴、健脾方、腹部锻炼的方法来祛湿,效果更好哦。
劳逸结合
“热天睡好觉,胜吃西洋参”。大暑养生还应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建议晚上11点半前入睡,早上6-7点左右起床,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
午间最好补个觉,以补充体力。健康的午睡以30-60分钟为宜,超过1小时可能适得其反,干扰晚上的睡眠。
总之,大暑过后,我们更要注重对自身的保护,别吃太多寒凉的食物,也要注意防晒避暑。毕竟夏天是调理冬病的最好时机,顺应节气规律,才能更好地调养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