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我们迎来了秋天的第一个节气——立秋。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节点。立秋虽然到了,但天气其实还不是气候上的秋季,此时尚处在中伏,这也意味着,湿热的“桑拿天”仍要持续一段时日,有时甚至比夏天还要难熬,所以民间常称其为“秋老虎”。
柳人医中医科专家提醒,立秋时节,要注意从“消暑清热”逐渐向“滋阴养肺”过渡,避免大量出汗和体力消耗,收敛肺气,调整情绪。
早睡早起保养阳气
立秋是进入秋季的初始,“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要开始做好保养阳气的准备。早睡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可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太过。
另外,秋季适当早起,还可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对于预防脑血栓等缺血性疾病发生有一定意义。一般来说,秋季以晚9-10点入睡、早晨5-6点起床为宜。
饮食仍需健脾利湿
立秋到了,民间有“贴秋膘”的习俗。传统意义上的“贴秋膘”,是在秋天吃一些营养成分相对丰富的食物,如炖肉、炖鸡、红烧鱼等,来补益因“苦夏”食欲不振而相对亏虚的身体。但从中医的角度来看,立秋开始贴秋膘为时过早,并不是最佳时节。
饮食上,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平和清润、健脾和胃的食物,如扁豆、山药、小米、芡实、熟莲藕、陈皮等,或者常吃点小米粥,既能养胃,又可以补脾润燥。这就是所谓的“淡贴秋膘”。另外,“秋瓜坏肚”,立秋后不论西瓜、香瓜、菜瓜,都不能任意多吃。
收敛肺气,滋阴润燥
立秋肺气偏旺,当经络运行到手太阴肺经,是呼吸系统保健最佳时机,常按“手太阴肺经”有助于宣肺、利肺,减轻秋燥带来的影响。
疏通肺经重在揉散肺经上的痛点,具体方法:可“从上到下”沿手臂内侧肺经循行路线按揉或推抹,也可通过敲打、刮痧等方法来疏通肺经,每天1次,直到痛点消失为止。选择与手太阴肺经同名的,足太阴脾经当令,即上午9-11点钟来疏通,此时效果最好。
还可通过如莲子、桂圆、番茄、蜂蜜、银耳、百合、芝麻、杏仁、枸杞子、枇杷等,这些滋润多汁的食物,生津润肺,缓解秋燥。
切忌悲忧伤感
入秋后,尽量使情志安定平静,不要让情志向外越泄,以使肺气保持清肃。这是顺应秋气、养护人体收敛机能的法则。所以立秋节气要注重精神调养,避免急躁,放慢生活节奏,保持内心平静,心情舒畅,切忌悲伤而伤肺。
另外,积极参加运动对心理调节也发挥者重要的作用。如爬山、慢跑、散步、八段锦、太极拳等,每人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但不宜做运动量较大的运动,以防体力消耗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