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的节日•七夕丨七夕习俗暗藏这些“中医养生秘密”,浪漫与健康两不误

详细介绍

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从健康养生方面看,七夕节是立秋前后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夏末秋初季节交替,五脏养生应顺应四时,养生尤其需要注意。

今天,柳人医中医科专家告诉大家七夕习俗暗藏的“中医养生秘密”,让大家浪漫与健康两不误。

七夕“五子”,清肺益气

古代七夕“拜织女”的供品包括茶、酒、新鲜水果等,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更是少不了。许愿后,这些食物也就成了大家的宵夜。

经过夏季暑气的考验,人体的气阴容易耗损。七夕立秋两相连,立秋节气前后适合补气养血,而桂圆和红枣正具有益气养血的功效。

夏秋交替,昼夜温差开始增大,胃酸分泌增多,极易引发肠胃疾病。榛子有“坚果之王”的美称,具有“宽肠胃”的功效。此外,花生和瓜子也有助于润肠通便,瓜子还有清肺化痰等功效。

乞巧 “五汁饮”,生津润肺,清热解暑

乞巧活动是七夕节最知名的习俗。在江南部分地区,这一天用面粉制成各种小型物状,用油煎炸后称“巧果”,晚上在庭院内陈列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

五汁饮饮用,这是一道以藕汁、梨汁、荸荠汁、麦冬汁、鲜芦根汁为主材的一道菜肴名,口味清淡,有生津止渴、润肺止咳、清热解暑等功效,适合于肺热津伤、皮肤干燥、咽干口渴等症状的人群。

快来学习五汁饮如何制作吧!

基本材料:梨汁30克,荸荠汁、藕汁各20克,麦冬汁10克,鲜芦根汁25克。

制法:将5种汁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置大火上烧沸,改小火煮30分钟即可。

功效:生津止渴、润肺止咳、清热解暑。

用法:代茶频饮。

七夕配药,防治疾病

七夕节有配药的习俗,人们常用松柏等入药配方,甚至还主张饵松实、服柏子、折荷叶等入药配方。中医认为,经常食用松子有利于身心健康、滋润皮肤、延年益寿;柏子香气浓郁,能养心安神、止汗润肠;荷叶能清热解暑、升发清阳、凉血止血。

七夕玫瑰又火了

一年一度的“七夕节”,让玫瑰花又“火”了起来。玫瑰花不仅是象征爱情的名花,在中医看来,也是疗疾祛病的良药,而且药食俱佳。

清代著名食疗养生著作《随息居饮食谱》中记载玫瑰能“调中活血,舒郁结,辟秽,和肝。酿酒可消乳癖。”《本草再新》中记载玫瑰能“舒肝胆之郁气。”中医所指的乳癖是以乳房有形状大小不一的肿块,疼痛,与月经周期相关为主要表现的乳腺组织的良性增生性疾病。

乳腺增生症以肝郁气滞、冲任失调、气滞痰凝为常见证型,其中玫瑰花入药对于调理肝郁气滞型的乳腺疾病较为合适。这类患者往往容易多愁善感,情绪化比较严重,两侧乳房胀痛,可扪及肿块,肿块随情志的波动而消长。除了中药调理,还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情绪,及时合理排解心中的郁闷。

玫瑰花有活血化瘀的功效,清代药学专著《药性考》中记载玫瑰能“行血破积”,因此,玫瑰花对于血瘀导致的更年期综合征患者是比较合适的。

上一条:一份中医礼,情暖医者心——柳人医开展中医养生保健助力“医师节”活动 下一条:【今日立秋】立秋“撞”三伏,谨防“秋老虎”!柳人医专家提醒:要注意收敛肺气、调整情绪

关闭

©版权所有 2020  柳州市人民医院    技术支持:博达软件   管理登录

桂公网安备 45020202000098号    桂ICP备06011751号-1

快速服务热线(咨询、投诉、建议):0772-3612345    邮编:545006    地址:广西柳州市文昌路8号

Baidu
map